武学文化 Service

【百家观点】什么是传统武术

日期: 2020-06-29
浏览次数: 113

什么是传统武术

 

    近一段时期以来,关于传统武术的话题由于一场恶意炒作的“比武”闹出了很大的动静,不仅搅乱了整个“武林”,甚至惊动了政府及主流媒体,传统武术的“真”、“伪”问题,也引发了激烈的口水战,有相当一部分对传统武术口诛笔伐的“闲人”,事实上对传统武术不仅一无所知,甚至根本不明白何为传统武术,便自以为是地人云亦云,将传统武术贬得一文不值,以一副“正人君子”的神态“力挺”一个满口污言秽语、个人素质极其低劣的无知狂徒“挑战”整个武林,妄图对传统武术进行“打假”,不仅可悲,而且可恶!

    对这些无知狂徒,我只想问一句:你真的明白什么是传统武术吗?

    勿庸讳言,现在有那么一些中国人,生在中国,长在中国,活在中国,身体里蕴存的是中国人种的基因,其父母祖先都是中国人,但是他们却从骨子里脱离了中国,不把自己当中国人,而把自己当成了一个野种,肆意指责、谩骂、诋毁中国,肆意贬损中国传统文化,肆意损毁中国人的形象,好像把中国和中国人说得一无是处就是他们最快乐的事情,这样的一群人,说白了就是一群无知而又无耻之徒,根本不能称其为“人”。试想一下,一个连自己的国家都不愿意维护、自己的父母都不愿意敬重、自己生长的土地都不愿意爱护的“人”,一个以诋毁、谩骂、贬损甚至攻击自己民族文化为快的“人”,又何能称其为“人”呢?所以对这样一群“人”,我实在找不出可以定位于他们的词汇。

    现在我来说一下什么是中华传统武术。

    中华传统武术伴随着中华民族历史与文明发展,走过了近万年的风雨历程,成为维系我们这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魂、和承载中华儿女基因构成的魄。武者,止戈也,是拥有维护自身安全和权益的实力。我们修习武术,是让我们从身到心、由魂而魄得到提升而充满安全感,精壮神足,具有安然自胜的实力。这是中华民族历代沉淀而成、安魂守魄的法宝,是让我们的身、心、性、行、意、灵均得以提升的大道之术。

    武术起源于原始社会,人类置身于弱肉强食的自然生物链之中,为了维护自身安全,保障自身生命,经历长期与自然、禽兽争斗过程中积累而成的竞斗技巧,逐渐形成了人类所特有的各种招式。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,这些招式也成为战争中的实用战斗力,面对强弱争斗,一方动戈,继而便出现了武。所以武,是为消停战事而来。武术,是为消停战事的技术。故“武者,慑敌之术也”,孙子说“不战而屈人之兵,善之善者也”,但是不战的前提,就是要拥有足以战胜敌人的“武”,所以中华传统武术,是通过武化流传,是以“止戈”为其核心精神的。在非战争年代,武术又是以“制止侵袭”为技术导向、引领修习者进入认识人与自然、社会客观规律的传统教化方式,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导向和保障。所以中华传统武术在传承过程中,以武德为第一要素,其所具有的积极性与正面性,才是得以传承的重要因素。

    那些否定中华传统武术的人,其最大的理由就是如今的传统武术都是“花拳绣腿”的“表演功夫”,可是这些人,却并不明白这些“花拳绣腿”的“表演功夫”,却隐藏着中华传统武术人士的高超智慧与民族情怀,所以对“花拳绣腿”的“表演功夫”横加指责,只能说明他们的极端无知。

    传统武术“花拳绣腿”的“表演功夫”由来,要追溯到“外族”统治时期有元代。元人统治中原之后,便停止了历年的科举制度(包括文举与武举),元代的统治者汉文化程度不高,但看汉戏却很有兴致,致使原来要考试的文人没了出路,便到流浪的那些杂技班、戏班子里去编写剧本维持生计。这些人里面,有著名的元剧泰斗级人物关汉卿,有写《西厢记》的王实甫,有写《赵氏孤儿》的纪君祥,还有马致远等一大群人,加上负责元杂剧武术指导的武人,致使中国戏曲(由民间歌舞、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)迅速成为中国戏剧(由文学、音乐、舞蹈、美术、武术、杂技等组成)。其结果是,从元代产生的戏剧,使中国的戏剧快速地赶上了古希腊悲剧、古印度梵剧,而补足了中国戏剧与世界戏剧比较上的失缺,尤其是元杂剧,更广泛迅速在民间流传开来。而其中,负责元杂剧武术指导的武人,为了不让元人学到真正的中华传统武术——试问哪个民族会将自己的御敌方略,去白白教会入侵自己的外敌呢?这些武指便搬来好一些的戏班子、架子,并赋予其“武术”的名义来招待元人,好看、好乐便是。这,就是现在人们看到舞台上的“花架子”或“花拳绣腿”的来源。真正修习中华传统武术的人都明白,这些只用于表演的花架子,与“武”本身的关系不大,甚至其“舞术”里面有故意颠倒武的原旨所为。剧(劇),虍豕之斗也,在于好看,用于逗元人玩的,假借的,所以让元人看到“中看不中用”的“舞术”,正是元时期中华传统武术人士的大智慧。

    当然,自元以后,因为戏曲、戏剧在民间广泛传播,真正的武术便只有两个方向:一是服务于皇室贵胄秘而不传之技,一是隐藏在民间的“深藏不露”的真正传统武术人士,所以民众也就再难得以窥真武全貌。进入二十世纪,后来电影艺术对“中国武术”、“中国功夫”的广泛传扬,让套路、表演类的“武术”在一般人心目中产生了先入为主的印象,导致现代人对中国传统武术的概念被表演化、套路化,甚至连官方的武术比赛也以表演、套路为评判标准,这就造成了中华传统武术只有“花拳绣腿”的“表演套路”的现象。但是在民间,一直有修习中国传统武术的群体,仍然秉持其不献演、不竞技的传统操守,内敛恭肃,默默地传承着中华传统武术的真武精华。而一些对中华传统武术一无所知的狂徒,仅仅因为只见到“表面”上的“花拳绣腿”,便全盘否定中华传统武术的真功夫,实在是无知得可笑。

    再从另一方面来讲,武术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多次演化与发展,早在商周时期,就曾利用“武舞”来训练士兵,鼓舞士气,所以武术以“舞”的形式演练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。周代时设有“序”,即今天的学校,或者说是“武校”。在“序”中也把射御、习舞等列为教育内容之一。到了春秋战国时期,各诸侯国都很重视格斗技术在战场中的运用,齐桓公更是举行春秋两季的“角试”来选拔天下英雄。在这一时期,剑的铸造及剑道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,传统武术也在这一时期开始真正的“分门别类”,首先出现的就是以剑为主器械武术的剑派、剑宗。到了秦汉时期,则盛行角力、击剑,有宴乐兴舞的习俗。楚汉相争的代表性事件“鸿门宴”中即有“项庄舞剑”的插曲。这种“武舞”的形式,可以说就是今天武术套路的源头。到了汉代,枪的应用达到颠峰,各种枪法开始出现,以枪术为主的武术种类也开始形成。与此同时,武术(武舞)养生甚至治疗的功效开始引起注意,而华佗首创“五禽戏”,则成为中华传统武术养生术的滥觞。

    因而传统武术从汉代开始,已经进入多元化发展时代,武术的功能不仅限于搏杀,也有了舞、艺、技、养、健、治等分类。而由于历史原因及社会发展因素,传统武术发展到今天,其功能已经包含了健身、养生、竞技、搏击等,最为常见的就是表演与展示,而武术原有的击杀技由于不适应当今社会,基本上都只能深藏民间,拥有传统武术击杀技的武术人士,要么成为民间隐士,要么成为社会高端人士的护卫、保镖,社会层面自然就无从得见了。

    所以那些不知传统武术全貌,以点盖面、以偏盖全者,仅因为只见到传统武术表演这一个分类部分,便自以为是地认为传统武术“不行”,就以为自己有资格对传统武术指手划脚,甚至以为自己可以对传统武术“打假”,实在是无知得可笑。

    当然,人分三六九等,我并不否认今天社会上是有一些假借传统武术之名,行欺名盗利之能的少数无德无良的“武术人”,这一类人也确实给传统武术抹了不少黑,如果说到“打假”,这一类人也确实该打。但是我个人认为用“打假”来打击武术界败类并不是正确的做法,要想让传统武术真正做到正本清源,就需要去伪存真,清除恶俗武术,打击那些借武术之名欺世盗名者,让他们没有立足之地,还传统武术真面目。

    现在,“中华真功夫”系列项目所要做的,正是要对中华传统武术进行全面的清理,对中华传统武术进行一次正本清源的梳理,在端正传统武术健身、养生、竞技、搏击乃至治疗、康复等功能分类的同时,为传统武术击杀技探索展示方法及展示舞台,让世人能够纵观传统武术全貌,从而使中华传统武术文化全方位地展现在世人面前。所以“中华真功夫”系列项目敞开胸怀,接纳所有传统武术传承者参与,在“中华真功夫”这个平台上一起“寻找真功夫”。我们不仅要让那些借传统武术欺世盗名者原形毕露,也会让那些怀有不可告人的目的贬损传统武术的人无地自容,我们要为中华传统武术正名!

    中华传统武术,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,更是全人类的瑰宝,谁要想对传统武术说三道四,最好先掂量一下自己是否真的明白什么是传统武术!

    中华传统武术不容诋毁,“中华真功夫”系列项目将成为推动中华传统武术良性发展的重要平台!

 


Copyright ©2015-2025 苏州易元佰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
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
地址: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大角
电话:15810250983 
邮编:330520
关注我们